凤凰深调|演唱会、球赛、烟火气,这是0+3后的香港

2022-11-09 09:44:28

数控加工中心

|海港城前,看夕阳的人们。

作者|郭享玖

9月26日清晨6时起,香港政府正式实施“0+3”入境检疫政策,这意味着进入香港的旅客不用再去酒店隔离。

这条入境检疫政策被认为是港府挽救旅游业、吸引全球人才回流的措施之一。自去年香港对抗输入性新冠疫情以来,按下“暂停键”已经过去许久。11月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媒体时表示,香港十月的出入境数字是九月的1.5倍,入境数字是九月的1.6倍,其中,外地入境旅客的数字是九月的2.3倍。

“可以看到动力和活力是逐渐回来的。”他在开场白时这样说。

以下是一名在香港求学的研究生观察和记录,自“0+3”政策推行后,香港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Hong Kong is back”

10月29日,周六下午的课堂,香港岭南大学70岁的老教授马国明,在课上特别提到了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这是自1976年开始,每年3月下旬或4月初都会在香港举办的最重要国际赛事之一,每年赛事都会一连举办3天。不仅有世界顶尖榄球队伍参赛,还会吸引世界各地榄球迷前来香港观赛。

自2020年疫情停办后,这场赛事直到今年,终于重新在香港举办。

马教授提醒我们关注这场比赛,他和很多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一样,期待复办赛事的吸引力,成为点燃香港复苏氛围的一件大事。

不出所料,据媒体报道,11月4日~6日,共计6.5万人次球迷进入香港大球场观赛狂欢,特首带着港府高层全体出动,喝酒看球。这也是疫情后,香港首个不用戴口罩、可以边喝饮料边观赛的大型体育活动。

但临近年底,香港其实还有多场演唱会、演出和赛事要轮番上阵。11月1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记者会上介绍,未来两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11月1日-3日),香港金融科技周(10月31日-11月4日)、国际七人榄球赛(11月4日-6日)、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11月10日-11月11日)等金融、体育、健康、科技等活动都将举行。

其中,香港金融管理局将疫情后首次在香港举行的大型金融盛会——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看成是金融走向复苏的一个信号:Hong Kong is back。

10月21日周五晚上,在太子的校区上完课后,我从美孚地铁站转乘屯马线回家,长长的转乘通道的墙面上,张贴着很多地铁广告。其中一张是歌手杨千嬅12月17日~18日演唱会的海报,另一张是香港小交响乐团11月18日大提琴演奏会的宣传画,再往前走,是侧田11月26日~27日音乐会的海报。此外,还有M+博物馆在成立一周年之际将在2022年11月12日~2023年5月12日举行《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特展的海报。

这些海报都是自从陈奕迅2022年12月、2023年1月在红磡香港体育馆演唱会的门票在10月6日、10月13日两天被抢完之后,开始出现的。

|地铁站内演出宣传海报。

我的同学沐丹是陈奕迅的粉丝,这次在香港读书赶上了陈奕迅开演唱会,她很激动。10月6日上午10点,城市售票网放出了陈奕迅12月演唱会所有场次一半的门票,共计58,000张,这是自疫情以来,第一个售票超过4万张的演唱会。

这天,沐丹在家开了两台电脑,一台windows系统,一台苹果系统,每台电脑同时打开了好几个城市售票网的网页,从早上10点一直刷新等到下午5点,才终于进入系统,买到了2张980元的票。沐丹在课余开始练习陈奕迅的粤语歌,准备在现场开启大合唱。

|陈奕迅演唱会加开4场宣传海报。

虽然售票网站提前就升级了系统,但抢票者的热情仍旧数次让网站系统卡顿和崩溃。抢票当日晚8点,所有门票售罄。后来为感谢歌迷的热情,陈奕迅表示在2023年1月份加开4场,也很快全部售罄。10月13日第二次的抢票中,我的室友“二战”还是没能抢到票。

除了大型活动外,0+3后,不少商场、学校内陆续恢复举办年轻人喜爱的动漫展。九月底的一天,下大雨,我躲进旺角的朗豪坊避雨,一楼广场上正举行一个动漫展,围了密密麻麻的动漫迷来参观和拍照,我和朋友穿过人群上楼逛街,9楼一间专卖日本动漫元素产品的店里,挤满了年轻的面孔。

要么在规划自己的行程

要么已经在旅行的路上

香港人很爱旅游。

我的内地同学家乐说,他的舅公是很典型的香港人,疫情前,他们一家常常从深圳来香港看望舅公一家,但很少能跟舅公本人见上面,因为无论哪个节日或者假期,舅公总是在世界各地旅游。

“香港地方小嘛,没什么好玩,以前航班多,去哪里都方便又便宜,所以就算是短短周末,香港人也要飞去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等地方度假。”咨询师Gloria是香港本地人,她说,相比疫情前,香港去各地的航班少了很多,而且机票价钱贵了不少,但是香港人“已经憋了三年”,贵一点也没关系。

9月26日,"0+3"政策施行的第一天,Gloria的好几个香港本地朋友就出去玩了,她自己也已经预定了圣诞节假期和家人去日本旅行的行程。

像Gloria一样,很多香港人要么开始规划自己出游的行程,要么已经在出游的路上了。

我的朋友慧怡,她喜欢在香港本地二手物品买卖平台Carousell上买衣服,为了环保和节约邮费,Carousell上的卖家和买家一般都是当面交易。慧怡在平台上下了2个订单,但这两个香港卖家都无法立刻当面交易,因为他们都在国外旅游,于是托留在香港的亲人代为交易。

慧怡从2020年9月就来香港念研究生了,此后一直呆在香港,她说想在年底时回内地,于是,我们的聊天话题就多了一个:趁她回内地前,我们俩可以一起去东南亚某个国家旅行。

“我可以回家看望亲人了。”我的台湾教授Gina说,2020年开始,她没有跟家人见过面,等这个学期的课结束后,她一定要回台湾。Gina觉得,香港一直以来是一个hub,(社交中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来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很多香港人的亲友也都在世界各地。“0+3后,大家团聚都更容易了一点。”

在我的大学里,进校门显眼的位置上,重新挂上了“对外交换计划”的招募通告。

我的学校邮箱里,去境外交流的学术项目数量也逐渐多了起来。教授Denis正在写一本书,书中的主人公目前居住在新加坡,10月26日在给我们做完专题分享后,11月初她就要飞去新加坡与采访对象见面,继续做一些更深入的调研。

|香港岭南大学“对外交换计划”的招募通告

机场仍在升温中

虽然身边的朋友要么有出行计划,要么已在旅行的路上,但是香港的机场目前还处于缓慢的回温中。

过去,我在香港机场坐过两次飞机出港,目的地都是台北。第一次来香港机场时,一从机场快线上下来,不同肤色和语言的人交错而过,行李箱滚过地面的声音交织在不停歇的机场广播中,空气中飘散着咖啡和食物的香味,光鲜亮丽的人眼花缭乱,我在人流中,紧跟着同伴,怕走丢了,不好联系。

10月30日,上午十点半,我在屯门景峰乘坐机场大巴A33X去机场,算上我,巴士里只有2位乘客。到了机场,有12个人下车,其中大部分随身携带着行李箱。在我以往来香港的经验里,机场大巴总是要排队乘坐的,人们大多提着大包小包。

|10月30日,香港机场的候机大厅。

前往值机大厅的廊桥显得有些空荡,有四个年轻女孩背着小包正在闲聊,她们说话的声音可以听得一清二楚。其中一个女孩说:“好久没有来机场了。”另一个女孩说:“我们也真是,背着个小包包就出去玩了。”

但在值机大厅内,我看到了许多少数族裔。在香港,有很多家庭都会雇佣外籍佣人(如菲律宾籍或印度籍等),他们被本地人称为“工人姐姐”。Lily是我香港host family的家长,他先生做外贸生意,0+3之后终于可以出差。Lily正在考虑让她家里的工人姐姐回国探亲。

原先,佣人每完成一个合约期(如两年),雇主就要承担他们往返探亲一次的费用。疫情后,除了往返机票,雇主还需要承担其最长达21天的酒店隔离费用,且不一定能订得到隔离酒店。面对高涨的费用,很多雇主就会向政府申请延期佣人回国探亲的时间,或者承担佣人因为更高薪水跳槽到别家的风险。0+3之后,工人姐姐们也终于可以回国探亲了,而对于雇主来说,工人姐姐更容易来香港,也就更容易雇到人。

|在香港机场,有不少少数族裔;礼拜天是外籍劳工休息日,她们会出来聚会,中环(码头,公园,马路边空地)附近是她们聚会场所。

香港机场快线、每30分钟一班,10月9日那天,我上车时,我的车厢只有我一个人,但到了10月30日,推着行李下车的乘客,每个车厢平均有五六个,有一位女士提着印有桃园机场手信店字样的袋子坐在我后面,斜对面的行李架上,放着两个大大的行李箱。

根据香港民航处统计资料,2020年1月,从香港起飞航班共计超过16000架次,平均每天536架次。到2022年9月,从香港起飞航班共计不到6000架次,平均每天194架次。

10月30日,从A到L的12个值机区域,除了J区有排队值机的情况外,大部分区域只有一两个柜台开着,几名旅客在办理值机手续,还有一些旅客在柜台对面等候区的椅子上休息。但这比我上一次来机场时已经热闹了不少——10月9日,值机区域的自助值机机器多是黑屏的。

|10月9日,黑屏的自助值机机器;10月30日,开始陆续工作的机器。

深水埗与狮子山的烟火气

要观察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就一定得去深水埗走一走。

10月30日(周日)下午3点多,我从深水埗地铁口出站,来到了鸭寮街,打算从着步行去旺角。鸭寮街原是专卖五金、灯具、摄影设备、电话卡、二手电脑、手机、贴膜、作业工具等的街巷。

我站在地铁出口,背后不断有人从地铁口出来,抬眼望去,陆陆续续有人推着大包小包出来摆摊,街道中间已经全是各种带顶棚的小货摊,顾客可以从两条货摊中间走过,或者从货摊与街铺的中间走过。货摊之间的通道很窄,一不小心,就会与人撞个满怀,各个店铺的店主站在铺前吆喝着生意。这种感觉很热闹又亲切。

|深水埗鸭寮街人来人往。

那天,我和朋友慧怡约在旺角女人街的一家贵州牛肉面餐厅吃饭。女人街总是挤满游客,街上全是各种卖衣服和各式各样生活用品的小摊。以前来香港,那些I love HK的T恤、边箱贴等纪念品,几乎都是在这里买的。现在,好多打扮时尚的年轻人重新聚集在19、29元一件的服装店里淘衣服。

吃饭前,我们路过了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一位小摊主在人流中炒板栗、烤红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气。

|十月底,女人街人流。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虹口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热点新闻、生活百科、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虹口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