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条措施”发布当天,多省市部署调整防疫措施

2023-01-02 10:06:00

微信儲值

撰文|高语阳董鑫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二十条措施”发布当天,北京市、广东省、海南省等地相继部署调整防疫措施。

北京、广东召开省级常委会会议部署

11月11日当天,北京市、广东省已经召开省级常委会会议,研究落实“二十条措施”。

《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11月11日下午,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主题之一是“研究当前疫情处置和优化防控措施”。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认真抓好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落实,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既要坚决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又要及时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做法。”

会议还提到,进一步完善进返京管理政策,畅通救济渠道,提高办理时效。

另外,据广东新闻联播报道,11月11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同时套开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

11月9日下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前往广州市海珠区调研

会议强调,要强化科学精准,认真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不断提高防控工作的而有效性,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出现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研究制定广东省贯彻落实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的具体举措。

会议还提到,当前广东省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市特别是近期有社会面疫情的市,要集中攻坚,尽早把疫情扑灭,避免战线拉长、时间延长。对广州市海珠区等重点地区要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对达到解封条件的区域,要及时解除管控措施,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广州、三亚出新措施

11月11日下午5点,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召开,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介绍,广州将坚决贯彻落实《通知》精神,首先调整两个方面的措施:

即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

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对目前在隔的次密接者解除隔离。

张屹还表示,下一步,广州将持续优化广州市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

资料图

广州市卫健委最新通报显示,11月10日,广州市新增2583例本土感染者,其中无症状2358例。其中,海珠区单日新增2423例。广州本轮疫情自10月22日开始,至今海珠区累计报告感染者14940例,全区18条街中大部分街道均发生疫情,防外溢工作艰巨。

另外,三亚市也已经调整隔离和核酸安排。

《海南日报》消息,从11月11日18时起,三亚调整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限;不再甄别次密接,对目前正在隔离的次密接人员解除隔离。同时,取消原定三亚市辖区内的全体居民和游客要在次日开展核酸检测的通知。

海南省卫健委最新通报显示,11月10日,海南省新增感染者2例。其中,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为三亚市报告,在外省来琼人员“落地检”中发现。

根据三亚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在11月11日中午发布的通告,11月12日的7点至13点,三亚市辖区内的全体居民和游客要按照社区安排,到核酸采样点进行采样。未按要求参加核酸采样的人员,将被赋黄码。被赋黄码的人员,并在完成1次核酸检测且结果为阴性的,自动转为绿码。

资料图

最新通告显示,11月12日三亚市按常态化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市民游客可自行安排好时间,就近采样。

二十条新措施优化防控工作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与此前疫情防控措施相比,这次变化不少。

密切接触者

由“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由“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入境人员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由“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境后由“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风险区

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此外,“二十条”中还提出了一些对现有不科学、不正确做法的纠正和整治。

在核酸检测方面: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在防控管理方面:

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资料|新华社广东省新闻联播广州日报三亚发布

延伸阅读

专家解读疫情防控新“二十条”:不是“躺平”,是寻求更大整体利益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倪浩冷舒眉】11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

相关专家1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二十条”的出台反映出国家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进行了更加科学精准的分析。此次调整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求最适合的平衡点,以寻求最大的整体利益。同时也应看到,这次政策的优化也给也给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级有关机构在疫情应对上需要“更快”“更准”,还要统筹兼顾,“这既是现实难题,也是要回答好的必答题。”

这二十条措施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具体的正在执行且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疫情防控措施。例如,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入境方面,第七条规定,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第十条规定,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一些新内容涉及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如第十六条规定,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第十七条规定,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

《通知》说,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为什么调整?专家: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求最适合的平衡点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11日在参加《生命时报》相关话题直播时表示,“这二十条措施的出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和地方对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政策和效果做了一个全面的回顾,是一个更加精准的分析。正是基于这种精准的分析,对以后疫情防控提出了更具指导性的意义,应该说会对今后的防控产生较大的影响。”

疫苗专家陶黎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二十条”中最引人关注的调整之一就是不再判定次密接,“次密接是基于密接进行调查和确定的,这是一个包含指数级人群的概念,将直接挑战防疫资源的承受能力。”陶黎纳认为,取消次密接的概念之后,更有利于疫情防控的精准,最大限度消除次生影响。

陶黎纳表示,疫情防控措施在目前的疫情形势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求最适合的平衡点,以寻求最大的整体利益。

调整不是放开、“躺平”专家:“二十条”是三年来我国防疫过程总结的科学办法

陶黎纳认为,疫情防控措施虽然有所调整,但这绝不是“躺平”。实际上其他一些国家也没有“躺平”,仍在采取不同形式的措施,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以及医疗体系的不堪重负。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行的“动态清零”总方针不仅没变而且要坚持不动摇。“二十条”是三年来我国防疫过程总结的科学办法,来之不易,应该抓紧落实。

一位匿名疾控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次调整对一些疫情防控措施做了优化,但正如文件本身所说,这绝不是中国现在要“放松防疫、躺平”的信号,“这些政策优化带来的最大的益处就是推动减少疫情防控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促进经济和防疫的平衡。近期有新闻报道一些地方‘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的政策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这二十条优化措施就一些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有助于避免这些问题。”

未来疫情防控措施会不会进一步调整?

对于未来防控措施会不会进一步调整的问题,陶黎纳认为,“这次调整防控措施之后,可以观察一下效果,以决定下一步的调整方向。每一次的调整,都需要根据相对应的疫情形势来决定。”

谭晓东表示:“我们采取分步、稳妥的探索性的形式,现在所需要的是大家有耐心、有信心,在保护我们自己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小步前进,才能达到所希望的目标。”

上述匿名专家指出,中国所走的每一步,不管是调整政策,接种疫苗还是研发、储备药物,都是为了未来的更好地开放做准备。

政策优化之后,疫情防控面临新的要求

上述匿名专家认为,这次政策的优化也给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比如不再界定密接的密接,就有可能出现密接“找不全”的风险,这需要更精准、更科学地去落实防控措施,也需要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投入更大的精力和韧性去坚持防疫工作。

封多佳也表示,各级政府机构的压力可能会变大。在疫情应对上需要“更快”“更准”,还要统筹兼顾,这既是个现实难题,也是要回答好的必答题。

上述匿名专家提醒说,当务之急是要给还没有完成全程接种的人群赶紧接种,做到应接尽接,一个重点就是要推动老年人群体的加强针接种。对此,封多佳认为,“要研发出更加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疫苗和药品才能治本,我们疫苗行业任重时紧,必须更加加倍努力。”

陶黎纳则指出,一些防控措施虽然进行了调整,但是核酸检测不能放松,在需要的情况下,仍然要坚持科学检测,以实时监控疫情变化形势,落实好“四早”。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虹口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热点新闻、生活百科、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虹口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